您现在的位置是:中医养生 >>正文

秋季重在养阴防燥 饮食护阴很关键

中医养生3631人已围观

简介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。秋季阳气渐收,阴气生长,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,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,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。秋燥伤肺少吃辛:秋季雨量相对较少,吹风基本还是干热风,这时空气干燥, ...

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。秋季秋季阳气渐收,重养燥饮阴气生长,阴防阴关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,食护而养阴的秋季关键在于防燥,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重养燥饮各个方面。

1507375474242558.jpg

  秋燥伤肺少吃辛:

  秋季雨量相对较少,吹风基本还是食护干热风,这时空气干燥,秋季这也就是重养燥饮所谓的“秋燥”。“秋燥”又可以分为两类,阴防阴关一类是食护夏季刚过,天气仍然较热,秋季早晚温差较大的重养燥饮“温燥”;另一类就是天气真正凉爽下来的“凉燥”。

  像现在的气候就属于明显的“温燥”气候,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,进补就适合用一些较为“温润”的食物,例如:雪犁、菠萝、豆浆、蜂蜜、甘蔗等,少吃辛、辣食物,如葱、姜、辣椒、胡椒,防止辛温助热,加重肺燥症状。

  9、10月份,气温逐渐下降,进入“凉燥”,这时用“木耳”、“蹄子”、“苹果”、“山楂”、“牛奶”等食品进补,是不错的选择。当然,无论是“温燥”还是“凉燥”都一定要注意进补的平衡,要将“平补”与“滋补”相结合,充分注意“微量元素”以及“维生素”的补充,从而取得理想的进补效果。

  适度饮水最重要:

  夏天多汗季节要多饮水,秋天空气湿度小,风力大,人体汗液蒸发快更要多饮水。适度饮水是秋天润燥、防燥不可少的保养措施。饮水以少量频饮为佳,不宜暴饮,一次饮大量水,会给胃肠增加负担,引起不适,只有少量慢饮,“润物细无声”才能对口、鼻、咽、喉、食管,乃至气管产生更大的滋润作用。除多吃新鲜的蔬菜、水果外,必要时每天可服维生素B1、B2及维生素C药片1-2片。

  肺燥伤肝宜吃酸:

  从中医五行生克来讲,肺属金,肝属木,金旺能克木,使肝木受损。因此应适当吃点酸味食物,如:苹果、石榴、葡萄、芒果、樱桃、柚子、柠檬、山楂、番茄、荸荠等。因为“酸入肝”,可以强盛肝木,防止肺气太过对肝造成损伤,还能起到生津止渴、健脾消食、增进食欲。酸味食物可以收敛肝气,有保肝护肝的作用,但也不可过量。因为许多酸性食物,如醋、乌梅等,其酸味能刺激胃,易发生胃溃疡、胃炎等病,对身体不利。

  秋练气功养肺气:

  秋季也是练习气功的黄金季节,常练气功,能调养肺气,预防感冒。早晨择空气清新处,调息后缓缓吸入清气至最大限度,再牙关轻闭,慢慢呼气全部吐出,如此一呼一吸连续30次。练习气功也有利于治疗肺部诸病。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病患者,宜在秋季抓紧治疗,以减轻入冬后的症状。


Tags:

相关文章

  • 健康早餐3原则,轻食不复胖

    中医养生

    不吃早餐,可以减重吗?医师指出,减重需调整饮食方式及生活习惯,但不论是不吃早餐或过午不食等减重方法,其实都是错误的;特别是早餐断食减重,将减缓身体整天的新陈代谢速度,长期下来更不利减重,反易造成体重复 ...

    中医养生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大中医:传统医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

    中医养生

    大中医:传统医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,大中医的发展备受关注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医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。大中医是由中国传统医学文化发展而来的,在国内外备受推崇。本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大中医的 ...

    中医养生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急性胆囊炎缓解后饮食

    中医养生

   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,由于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,导致胆囊的结石、胆汁淤积等问题,最终引起急性胆囊炎。针对急性胆囊炎,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饮食,而在缓解期后,也同样需要注意其饮食。一 ...

    中医养生

    阅读更多

沪ICP备2023034792号-106